Page 183 - 石油地质基础
P. 183

多次涨潮造成的羽状或“ 人” 字形双向形态的交错层理, 这是潮坪沉积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潮下带的潮汐通道内可见大型流水交错层理、 羽状交错层理等。
                 在潮坪上, 尤其在砂坪和混合坪上常出现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 以及由水流和波浪
            同时或先后作用而成的叠加类型的波痕。泥坪和混合坪可发育有透镜状层理、 压扁层
            理、 干裂、 雨痕、 冰雹痕、 鸟眼、 足迹、 爬痕、 虫孔等。干燥气候条件下的泥坪上可见石膏及
            盐类晶体。



























                           图 6.32  德国北海亚德湾潮间坪沉积物平面分布( 据加多, 1970 )
                 ( 3 )粒度特征
                 潮坪沉积物粒度偏细, 分选较好。砂坪沉积的粒度概率图很特征, 多由高含量的跳
            跃和悬浮次总体组成。跳跃和悬浮次总体之间的截点偏细, 曲线斜率高, 两个次总体之
            间没有混合现象。这都是由于潮坪环境能量低, 水介质的流动与停滞状况周期性交替的
            结果。
                 ( 4 )生物化石
                 潮坪生物群以种类少而数量多、 海相和陆相混生为特征, 而且半咸水生物或广盐性
            生物大量发育, 分异度低。潮上坪常被植物所覆盖, 藻类生物较发育, 如藻叠层及藻席
            等。潮间泥坪( 高潮坪) 上生物较多, 扰动现象强烈, 混合坪( 中潮坪) 上较少, 砂坪( 低潮

            坪) 上更少, 偶尔可见生物粪粒聚集成层。
                 ( 5 )沉积层序
                 潮坪沉积可发育海退型的进积层序和海进型的退积层序。但古代潮坪沉积以海退
            型进积层序最为常见, 在垂向剖面上呈现与河流沉积相类似的下粗上细沉积层序。与河

            流相垂向层序所不同者, 潮坪层序结构中发育潮汐层理、 羽状层理、 再作用面、 暴露标志、
            海陆相化石混生等( 图 6.33 )。

                                                                                              169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