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石油地质基础
P. 181
比砂丘细, 掺有粉砂, 分选较差, 发育有波浪成因的交错层理和复合层理, 层面上可见多
种不同类型的表面痕迹。
2. 潮道及潮汐三角洲相
在障壁岛之间, 潮道是联系障壁岛后泻湖和海洋的通道, 受垂直和斜交障壁岛的潮
流作用影响, 潮道和潮汐三角洲沉积物形成( 图 6.30 )。涨潮三角洲和潮道沉积很少受海
浪和风力的影响, 退潮三角洲受沿岸流和海浪的影响较强。
( 1 )潮道
潮道沉积主要是由侧向迁移作用形成的。进潮口迁移的方向和速度受沿岸沉积物
补给量大小的控制。由于砂嘴在进潮口迁移上方一侧的堆积作用, 从而使障壁岛横向延
伸, 同时潮道迁移的另一侧发生相应的侵蚀。潮道的沉积厚度若不受侵蚀破坏的话, 将
与进潮口的深度相等。
潮道迁移形成的潮道充填沉积物具有下列沉积特征( 图 6.31 ): ① 以介壳沉积砾石
组成的粗粒沉积物作为标志的侵蚀底面; ② 由双方向的大型平面状交错层理组成的深潮
道和砾石沉积物, 这种交错层向大海方向倾斜的略多, 并且与中小型的槽状交错层间互;
③ 发育由平行纹层和中小型双向槽状交错层组成的浅潮道沉积物; ④ 粒度向上变细, 交
错层系厚度向上变薄。一般认为, 平面状交错层是在退潮为主的潮道水流作用下的砂波
沉积, 而槽状交错层则是潮流较强和水流方向交替变化情况下的波痕沉积。
图 6.31 美国纽约火岛进潮口垂向沉积序列( 据库玛, 1974 )
( 2 )潮汐三角洲
潮汐三角洲系潮流道口侧方堆积形成的沉积体, 可进一步细分为涨潮和退潮三角
洲。退潮三角洲受波浪、 潮流、 沿岸流、 沉积物供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目前还难以
用一个具体序列来描述它的特征, 它与涨潮三角洲的主要区别是发育多方向的交错层。
涨潮三角洲以发育平面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它的沉积序列自下而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