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石油地质基础
P. 177
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岩体呈透镜状, 横向变化大。分支河道和沼泽沉积构成该亚相
的主体, 这是与一般河流的重要区别。
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支河道、 陆上天然堤、 决口扇、 沼泽、 湖泊等几个
沉积微相。
① 分支河道微相: 分支河道又称分流河床, 其沉积特征与河流体系的河床沉积基本
相同, 它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以砂质沉积为主, 粒度比邻近的微相稍粗,
分选差。河床可发育边滩或心滩。垂向上具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常发育板状、 槽
状交错层理, 具不对称波痕及冲刷 - 充填构造, 化石少见。最底部可见植物碎片, 横剖面
呈透镜状, 沿河床呈长条状, 故又称河道砂坝。
② 陆上天然堤微相: 发育在分支河道两侧, 以细砂和粉砂沉积为主, 远离河床沉积物
变细, 泥质增多, 常见各种波状层理及流水波痕, 可见铁质结核和碳酸盐结核, 少见植物
碎片。
③ 决口扇微相: 洪水漫溢河床冲破天然堤形成决口扇滩, 可形成较大面积的席状砂
层, 但比河床沉积细, 与河流相决口扇沉积类似。
④ 沼泽微相: 位于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间的低洼地区, 其表面接近平均高潮线。沼
泽中植物繁茂, 排水不良, 为一停滞的还原环境。其沉积物为深色有机质粘土、 泥炭、 褐
煤, 夹有洪水成因的纹层状粉砂。富含保存完好的植物碎片, 并含有丰富的黄铁矿、 蓝铁
矿等自生矿物。当排水通畅时, 粘土中的有机质不发育, 并可见昆虫、 藻类、 介形虫、 腹足
类等化石。
⑤ 淡水湖泊微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湖泊面积小, 水体浅, 通常 3~4m 。沉积物主
要为暗色有机质粘土物质, 并夹有泥砂透镜体。粘土沉积物显示极好的纹理。可见黄铁
矿、 蓝铁矿, 但不成结核。多见原地生长的软体动物贝壳。虫孔发育。河流支流注入时,
可形成小型的湖成三角洲沉积。
2. 三角洲前缘亚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位于三角洲平原外侧的向海方向, 处于海平面以下, 为河流和海水
的剧烈交锋带, 沉积作用活跃, 是三角洲砂体的主体。进一步可划分出水下分支河道、 水
下天然堤、 支流间湾、 河口坝、 远砂坝、 前缘席状砂等六个沉积微相, 现分述如下。
① 水下分支河道微相: 为陆上分支河道的水下延伸部分, 也称水下分流河床。在向
海延伸过程中, 河道加宽, 深度减小, 分叉增多, 流速减缓, 堆积速度增大。沉积物以砂、
粉砂为主, 泥质极少。常发育交错层理、 波状层理及冲刷 - 充填构造, 并见有层内变形构
造。垂直流向剖面上呈透镜状, 侧向则变为细粒沉积物。
② 水下天然堤微相: 是陆上天然堤的水下延伸部分, 为水下分支河道两侧的砂脊, 退
潮时可部分地出露水面成为砂坪。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粉砂。粒度概率曲线为单段或
两段型。基本上由单一的悬浮总体组成。常具少量的粘土夹层。流水形成的波状层理
为主, 局部出现流水的、 与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交错层理。其他尚有冲刷 - 充填构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