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石油地质基础
P. 188

( 3 )自生矿物
                 海绿石是海相组中常见的特征自生矿物, 常与碎屑岩、 碎屑石灰岩共生, 纯泥岩和蒸
            发岩中罕见。一般认为它在弱碱性( H 值为 7~8 )、 弱还原、 盐度正常的海水中缓慢形
                                             p
            成。
                 鲕绿泥石亦是海相组的特征自生矿物, 多形成于较暖的浅 海 中, 形 成 的 水 温 高 于
            20 ℃ , 分布局限于水深 60m 以内的热带浅海。
                 自生磷灰石也是海相组中常出现的自生矿物, 其形成深度范围一般在 30~300m 。
            大陆相组也可出现自生磷灰石, 但数量少, 且主要是由脊椎动物的骨骼组成, 故可与海相
            成因者分开。
                 ( 4 )生物化石
                 不同种类的生物, 对水体含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同。耐盐度有限的生物称为狭盐性生
            物。属于典型的海相狭盐性生物有: 红藻、 绿藻、 放射虫、 球石藻、 有孔虫、 钙质及硅质海
            绵、 珊瑚、 腕足类、 棘皮类、 苔藓类、 头足类, 以及现代已灭绝的生物, 如古杯类、 层孔虫、 软
            舌螺、 三叶虫、 锥石、 竹节石、 牙形石、 笔石等, 这些生物的化石为海相组所特有。
                 耐盐度广泛的生物称为广盐性生物, 如瓣鳃类、 腹足类、 介形虫、 硅藻、 蓝绿藻等, 它
            们也可在海相组中出现, 但并非海相组所特有。
                 二、碎屑岩海相沉积

                 ( 一)滨岸相沉积特征
                1. 滨岸沉积环境划分
                 滨岸相位于低潮面与最高涨潮线之间。根据海岸环境特征, 可将滨岸相划分为障壁
            型和无障壁型两类。障壁型滨岸环境发育障壁岛、 泻湖、 潮坪, 其环境和沉积特征已属海

            陆过渡相组, 前面已经介绍。这里重点介绍无障壁滨岸相。
                 无障壁滨岸相的沉积环境是无障壁岛遮挡的、 海水循环良好的开阔海岸带。按照海
            岸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类型, 无障壁滨岸相可进一步划分为砂质或砾质高能海岸及粉砂
            -淤泥质低能海岸两种类型。它们的宽度随海岸带地形的陡缓而定。在陡岸处宽度仅
            数米, 平缓海岸其宽度可达 10km 以上。古代海岸因岸线不断迁移, 可形成宽而厚的砂
            质海岸沉积, 成为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高能海岸环境以砂质类型者居多, 砾质者少见。按海岸地貌特征可将高能海岸环
            境划分为海岸砂丘、 后滨、 前滨、 临滨等几个次级环境( 图 6.37 )。在低能海岸带, 以潮
            流作用为主, 为粉砂淤泥质海岸。海岸坡度平缓, 具有较宽阔的潮间带( 潮滩), 缺失后
            滨带。
                2. 滨岸亚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按照地貌特点、 水动力状况、 沉积物特征, 可将滨岸相划分为海岸砂丘、 后滨、 前滨、
            临滨四个亚相( 图 6.37 )。


       174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