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石油地质基础
P. 197

图 6.44  描述经典浊流沉积的鲍玛层序( 据鲍玛, 1962 )
                A 段———底部递变层段: 主要由砂岩组成, 近底部可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 递变层
            理清楚。一般为正递变层理, 反映浊流能量逐渐减弱的沉积过程。砂岩底面上常有冲刷
            - 充填构造和多种印模构造, 如槽模、 沟模等。 A 段沉积厚度多为几到几十厘米, 较鲍玛

            层序其他段厚度大, 代表高流态的递变悬浮沉积产物。
                B 段———下平行纹层段: B 段沉积厚度多为几到几十厘米, 与 A 段为渐变接触关系,
            比 A 段沉积物细, 多为细砂和中砂, 含泥质, 具平行层理, 粒度递变层理不太明显。平行

            层理除由粒度变化显现外, 更多的是由片状炭屑和长形碎屑定向分布所致, 沿层面揭开
            时可见剥离线理。 B 段若叠加在 A 段之上, 则两者是连续过渡的; 若 B 段作浊流沉积的
            底, 则与下伏沉积单元呈突变关系, 其间有一冲刷面, 这时 B 段底层面可见多种印模构
            造, 反映了高流态的沉积水动力条件。
                C 段———流水波纹层段: 以粉砂为主, 可见细砂和泥质。呈小型流水型波纹层理和
            上攀波状层理, 常出现包卷层理、 泥岩撕裂屑和滑塌变形层理, 这表明流水改造和重力滑
            动的复合作用。 C 段与 B 段、 D 段二者是连续过渡沉积的; C 段若与下伏沉积单元呈突变
            接触, 则其间可有冲刷面, 并有多种小型底面印模构造。关于本段各类层理的成因, 有人

            认为是在 A 段和 B 段沉积后, 浊流转变为低密度流, 出现了牵引流水流机制所致。 C 段
            沉积时, 水流已由高流态向低流态转化。
                D 段———上平行纹层段: 该段由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组成, 沉积厚度不大( 多为几厘

                                                                                              183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