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石油地质基础
P. 200
构成油气藏盖层的泥晶碳酸盐沉积或气候干旱时的膏盐沉积。受风暴影响, 可在 Z 带
( 低能带) 发育较粗粒的风暴沉积物。
图 6.46 陆表海的能量分带图( 据赵澄林《 沉积岩石学》, 2001 )
( 三)礁和礁相
礁, 无论从海洋生物学, 还是地质学来说, 都是引人注目的自然堆积体系, 无论地史
时期还是现代, 礁都有广泛分布。现代地球表面的亚热带和热带最宜礁的生长, 如我国
南海水域中到处可见。在整个显生宙都有礁的发育。世界许多含油气盆地都发现了礁
油气田, 在碳酸盐岩油气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加拿大泥盆系的礁油气田, 美国古
生代的礁油气田, 苏联泥盆系、 石炭系、 二叠系中的礁油气田, 我国二叠系、 第三系的礁油
气田。
由于礁是良好的油气圈闭, 因此我国油气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积极开展了古代和
现代礁的研究, 先后在滇、 黔、 桂、 川西南地区泥盆系、 二叠系、 三叠系发现了大量的礁, 同
时在第三系海、 陆相地层中也分别发现了礁, 为我国南方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创了新领域,
并已作出了巨大贡献。
1. 礁的概念、 基本特征及分类
( 1 )礁的概念
广大研究者对礁( reef ) 大体有两类理解, 即邓哈姆( 1970 ) 提出的礁的双重概念: 广义
礁和狭义礁。
狭义的礁即所谓生态礁, 是指造礁生物的原地生长造成的坚固抗浪骨架, 它在地形
上具有隆起的正性地貌特征。该地貌的出现, 逐渐改变周围的沉积环境, 造成规则的相
带分布。
广义的礁实际上是指厚的碳酸盐岩体, 横向延伸不远, 即是一个三度空间上的碳酸
盐岩几何体。包括如下众多同义或基本同义的多种名词: 石化礁、 生物礁、 生物岩礁、 有
机建造、 生物丘、 灰泥丘、 生物层、 层状礁、 地层礁等。
而礁复合体或礁组合( Henson , 1950 ), 是指礁石灰岩和有关碳酸盐岩的集合体, 大多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