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石油地质基础
P. 115
这种复合型层理的形成说明沉积环境有砂、 泥供应, 而且水流活动期和水流停滞期
交替出现。当水流活动时期, 砂呈砂波状被搬运沉积, 而泥保持悬浮状态。水流停滞时
期, 因水动力条件的差异而分离出悬浮物质, 并沉积于波谷或全面覆盖波状起伏的砂层
之上。下一沉积旋回开始时, 波脊被蚀去, 新的砂质以砂波形式沉积、 掩埋, 并保存了波
谷夹有泥质压扁体的先前的砂层, 水动力条件较弱时, 前期沉积的波纹受到部分或轻微
侵蚀, 新的砂质则沉积在薄的泥层之上。
由此可见, 当水流或波浪作用较强而停滞水作用相对次要时, 砂质的沉积和保存比
泥质有利, 则形成压扁层理。
当水流和波浪作用影响较弱而停滞水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时, 砂质供应不足, 泥
质的沉积和保存比砂质有利, 则形成透镜状层理。
在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之间的过渡类型为砂、 泥交互的波状层理。
这种复合型层理大部分发育在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的地层中。这
三种层理经常相互伴生。主要形成于潮下带和潮间带。在潮汐环境中, 它的形成与潮汐
韵律即潮流期与静水期交替出现有关, 另外, 透镜状层理在海相或湖相三角洲前缘中也
有发现。
( 3 )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通常也称斜层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 斜层系可以
彼此以重叠、 交错、 切割的方式组合。
这种层理是沉积介质( 水流及风) 的流动造成的。当介质具有一定流速时, 底床上可
以产生一系列的砂波, 这种砂波顺流移动的结果, 在陡坡加积作用一侧形成了由一系列
纹层组成的斜层系。纹层倾向表示介质流动方向。斜层系互相平行或彼此切割构成不
同形态的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根据层系与上下界面的形状和性质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图 5.12 )。
① 板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在河流
沉积中最为典型, 常具如下特征: 层系顶界具直脊波纹, 底界有冲刷面; 垂直水流方向显
平行砂纹, 顺 水 流 方 向 倾 斜; 纹 层 内 常 呈 下 粗 上 细 的 粒 度 变 化, 有 的 纹 层 向 下 收 敛
( 图 5.12a )。
② 楔状交错层理: 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 但不互相平行, 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
形。垂直水流或平行水流方向层系间常彼此切割, 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常见于
海、 湖浅水地带和三角洲沉积区( 图 5.12b )。
③ 槽状交错层理: 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 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在横切面上, 层系界
面是槽状, 纹层与之一致也是槽状; 在顺水流的纵剖面上, 层系界面呈弧状, 纹层向下倾
方向收敛并与之斜交。顶层曲脊砂纹为重叠的花瓣状。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冲
刷面明显, 底部常有泥砾。多见于河流环境中( 图 5.12c )。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