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石油地质基础
P. 114
带、 闭塞海湾、 泻湖、 沼泽以及牛轭湖等环境中。
与水平层理相似的是平行层理。它们的外貌虽极相似, 但在实际工作中, 正确区分
这两种层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
平行层理主要是由平行而又几乎水平的纹层状砂和粉砂组成的, 纹层厚由 1~2mm
至 12mm , 它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流动水作用的产物, 而非静水沉积。这种层理的一
般特点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纹层叠覆, 或是含有不同重矿物的纹层叠覆, 或二者兼备。
多在细砂和中砂中发育良好, 由于它是在平坦底床上连续滚动的砂粒产生粗细分离而显
现的平行纹层, 沿纹层面易于剥开。在适当光线下观察, 这种剥开面上可显出一种低脊
组构, 脊高只有几个砂级颗粒, 通称剥离线理构造。剥离线理构造中的长形颗粒面平行
水流方向分布, 可指示古水流的方向。
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高能量环境中, 如河道、 海( 湖) 岸和海滩等沉积环境中,
常与大型交错层理或冲洗层理共生, 平行层理具良好含油气性。
( 2 )过渡型层理: 波状层理、 透镜状层理、 压扁层理
波状层理的特点是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 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这种层
理主要是沉积介质的波浪振荡运动造成的, 其次是单向水流的前进运动造成的, 前者主
要形成对称形态的波状层理, 后者形成不对称波状层理, 同时叠覆层的相位错开。
波状层理形成于水介质稍浅的沉积环境, 如在海、 湖的浅水粉砂和泥质交互沉积地
带和河漫滩等沉积地区较常见, 在海湾、 泻湖等地区也可见。在这些地区有大量沉积物
供给, 并且当沉积速率大于侵蚀速率时, 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 砂波迁移并显著向上生
长, 可保存连续的波状层理。
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是在砂、 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型层理, 有时也称潮汐层理。
它是由压扁层理( 又称脉状层理)、 波状层理、 透镜状层理组合而成, 在形态上很像小型波
状层理( 图 5.11 )。
图 5.11 过渡性层理( 据赖内克, 1979 )
( a )压扁层理;( b )波状层理;( c )透镜状层理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