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石油地质基础
P. 124
中有时含滨海的生物化石碎片, 但很少含有完整化石。在海侵过程中, 这种砾岩常是底
砾岩的开始部分。砾岩体成层性好, 横向分布稳定, 呈席状延伸。
湖南测水组为近海型陆源碎屑含煤层系, 其间夹有海进过程中形成的“ 分 段 砂 砾
岩”, 在湘中分布广, 已成为该区主要的分段和对比标志层。其中发育多层砾岩, 单层厚
度达 5~10m , 最大砾径为 5~6cm , 一般为 2~3cm , 呈次圆状—次棱角状, 砾石成分单
一, 多为石英岩质, 属典型滨岸砾岩。
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 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砾石成分复杂, 由于搬运不远,
故不稳定组分仍然存在, 常可出现由各种岩石成分组成的砾石; 杂基中具大量石英、 长
石、 暗色矿物等砂级碎屑和泥质混入物; 分选较差; 砾石的对称性差; 砾石最大扁平面向
源倾斜, 呈叠瓦状排列, 倾角较大, 一般为 15°~30° ; 长轴大部分与水流方向垂直, 但近岸
处多与岸边平行。河成砾岩化石少见, 但有时可见大的硅化木。一般多呈透镜体出现,
其底部可见冲刷现象, 有侵蚀切割下伏岩层的痕迹, 呈不平坦的冲刷面。
应当指出, 上述砾岩的砾石排列定向性只是限于一般的稳定河流中。在湍急的山间
河流中, 砾石定向方式则有所不同, 其特点是砾石长轴平行水流分布, 最大扁平面或者向
源倾斜或者与水流方向一致。至于在洪水期密度很大的混浊河流中, 则完全不出现叠瓦
状构造, 砾石多以直立状排列为特征。
在平原河流的三角洲中, 一般没有粗碎屑物质。只是有时可遇分布极窄、 砾石成分
较简单的砾岩和角砾岩。有人认为, 它的形成是由于粉砂质和泥质的水下河岸被冲蚀的
结果。在这种情况下, 砾石可以因粘土岩很软而具有极好的磨圆度, 或者当埋藏迅速时
而保存原有棱角。
滨岸砾岩特别是湖成的, 与距离山区不远的河成砾岩呈逐渐过渡关系, 在它们之间
常很难划定出确切的界线。为了找出海成与河成砾岩的鉴别特征, 曾有过许多尝试。通
常认为海成砾岩远比河成砾岩的磨圆度好, 扁度大, 最大扁平面对层面的倾角较小。此
外, 具叠瓦状的海成砾石倾向与砂岩斜层理倾向基本一致, 而河成砾石倾向则与之相反。
再次, 滨岸砾岩粒度分布特征呈单众数, 河成砾岩呈双众数。最后, 滨岸砾岩成层性好,
横向分布较稳定, 呈席状延伸, 而河成砾岩常呈透镜状产出。
河成砾岩多为复成分的岩屑砾岩, 其中混有多种砾石成分, 然而, 在许多情况下是某
种成分的砾石占优势。但有时它也可以是单成分的岩屑砾岩, 如石灰岩砾岩、 花岗岩砾
岩。后者的存在反映了特定的地质条件, 如近物源, 供给区缺少砂、 泥物质, 强烈的构造
活动以及快速侵蚀和沉积等。
洪积砾岩是由山区洪流( 包括暂时河流和经常河流) 在流出山间峡谷进入平原时, 流
速骤减, 致使带出的碎屑物质快速堆积而成。这种砾岩沿山麓分布, 厚度巨大, 有时可达
几千米, 其形成与毗邻山区持续上升遭受剧烈剥蚀有关, 它与砂、 泥岩一起构成磨拉石建
造。其特点为砾石较粗大, 含较多中砾级甚至粗砾级砾石, 分选很差, 直方图上常显不出
特征峰值; 磨圆度也低; 杂基成分常与砾石成分相似, 并多具泥质; 胶结物多为钙质、 铁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