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石油地质基础
P. 97
的。尚未彻底风化的那些不稳定成分, 在流水的搬运作用过程中还要继续地遭受风化或
破坏, 或者转变为更稳定的新矿物。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流水及流水中各种酸的
溶蚀作用, 因此, 随着碎屑物质被流水搬运的时间和距离的增长, 其中的不稳定成分就逐
渐减少, 稳定成分则相应的增多, 同时其成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其次, 碎屑的粒度也逐渐地变小。引起碎屑颗粒粒度变小的主要外在因素是碎屑在
流水的搬运过程中, 碎屑与碎屑之间、 碎屑与河床河岸之间的相互撞击和摩擦作用, 撞击
和摩擦的结果是碎屑发生破碎和受到磨蚀, 因此粒度变小。
与此同时, 碎屑的圆度也逐渐地变好。碎屑颗粒圆度变好的主要外在因素是磨蚀作
用, 当然, 在相同的搬运条件下, 不同性质的碎屑, 其圆度增高的速度是不同的, 例如硬度
较小的碎屑就易于被磨圆。另外, 脆性大的碎屑在其被搬运的过程中还易于破碎, 这反
而使碎屑的圆度变坏; 但总的趋势仍是圆度逐渐变好。
总之, 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 其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 粒度逐渐变小, 圆度逐
渐变好, 是变化的总趋势。搬运的时间及距离愈长, 这些变化就愈明显。碎屑物质在流
水搬运过程中的这些变化, 都会在碎屑沉积物及碎屑沉积岩的岩性特征上反映出来。
( 4 )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及沉积作用的过程中, 除了在成分、 粒度、 圆度、 球度等方面发
生一些重大的变化以外, 它们还将在许多方面发生分异作用。
首先是粒度的分异。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或其他来源的碎屑物质, 在粒度上都是大小
混杂的。但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 在前述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在粒度上就开
始分异了。即粒度大的难以搬运, 原来大小混杂的原始碎屑物质, 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
过程中, 就按粒度的大小分别集中。即从上游到下游, 出现了粒度从大到小、 分选由差到
好的顺序分布, 出现了砾( 岩)、 砂( 岩)、 粉砂( 岩)、 粘土( 岩) 的顺序分布。
其次, 也发生相对密度的分异。即相对密度大的难以搬运和易于沉积, 相对密度小
的易于搬运和难以沉积。这样, 就出现了从上游到下游, 碎屑物质按相对密度大小依次
沉积的现象, 即出现了从上游到下游, 相对密度大的碎屑含量逐渐减少, 相对密度小的碎
屑含量逐渐增多的现象。
再次, 碎屑物质在形状上也发生了分异。即粒状碎屑不如片状碎屑搬运的远。
最后, 碎屑的成分也有分异。因为不同成分的碎屑, 在粒度、 相对密度、 形状上都是
有所不同的, 粒度、 相对密度、 形状上的分异必然会反映在成分上的分异。
上述各种分异作用, 当然是同时出现的,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这些分异作用都很难进
行得很彻底。通常是某一种分异作用如粒度分异作用表现得较为明显, 其他的分异作用
常被粒度分异所掩盖。
与分异作用相对立的是“ 掺和作用” 或“ 混合作用”、“ 混杂作用”。掺和作用主要是由
于河流支流搬运物质的注入、 沿岸物质的注入, 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掺和作用干扰了
分异作用。但是从总的趋势来看, 分异作用还是主要的一方面。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