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石油地质基础
P. 100

称为憩流期。这时大部分悬浮物质发生沉淀, 在河口海湾或平坦开阔海岸地区形成大面
            积泥质沉积物。开始涨潮或落潮时流速很小, 此后流速渐增, 也冲刷部分海底沉积物向
            岸或向海搬运, 形成潮坪、 潮道、 潮汐三角洲、 滨外线状坝等潮汐沉积物。
                 海洋中的碎屑物质在波浪、 潮汐等的长期作用下, 长时期地作往返运动和其他运动。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 碎屑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磨蚀、 碎屑颗粒与海底或海岸之间的相
            互碰撞和磨蚀, 以及海水对碎屑颗粒的溶蚀作用等, 将使这些碎屑物质发生进一步的变
            化, 即不稳定成分逐渐减少, 粒度逐渐变小, 圆度逐渐变好; 与此同时, 各种分异现象, 如
            粒度、 相对密度、 形状及成分上的分异, 也在进一步地进行。因此, 在海洋环境中沉积的
            陆源碎屑岩的成熟度就远比大陆环境中沉积的碎屑物高得多。
                 ( 2 )碎屑物质在湖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与海洋相比, 湖泊面积小, 因此缺乏潮汐作用或潮汐作用不明显, 但对大型湖泊来
            说就要作具体分析, 因此, 湖浪和湖流是湖泊中搬运和沉积碎屑物质的 主要动力。湖
            浪对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表现在滨岸浅水地带, 细的悬浮物质可被搬运到
            深水区, 由于湖浪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使得湖泊中碎屑物质的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更明
            显。
                 在湖泊里, 湖流系统是很复杂的, 通常是由于风的拖曳力、 大气压不平衡、 河水注入
            时产生的惯性, 以及定向水流从这一端流向另一端所引起的。现代青海湖为我们提供了
            一个复杂湖流体系的模式, 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湖底沉积物再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模式。
                4. 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
                 上面所述的沉积分异作用, 特别是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都指的是在正常情况或条件
            下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过程是缓慢的、 均变的, 特别是在浅水环境中, 沉积物的增加是
            十分缓慢的, 沉积下来的各类物质还可以重新被冲刷和搬运走, 其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
            程常常是反复进行的。有明显机械沉积分异的正常沉积作用, 一般指的是河流、 湖泊和
            海洋, 并在这一沉积规律指导下对古代沉积建立了一系列相层序和相模式。同时还广泛
            存在着事件性的、 阵发性的或灾变性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这类沉积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可
            能是瞬间的、 短暂的, 但其作用过程是快速的, 其所挟带的大量砂、 砾、 泥等碎屑物质一旦
            沉积下来, 一般就不再被搬运了。例如沉积物重力流、 泥石流和洪水流、 火山喷发 - 碎屑
            流、 风暴流、 地震和陨石雨降落等。这类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有时是巨厚的, 与正常沉积
            作用及其产物相比, 具有明显的等时性, 这种作用也可叫做幕式沉积作用。
                 正常和事件沉积可发生于同一沉积环境, 二者交替进行, 即当有事件作用来临时, 正
            常的沉积停止, 表现为事件沉积, 事件过后又恢复为正常沉积。正常沉积速率缓慢, 持续
            时间长, 一般可与相序递变规律和沉积分异原理相吻合, 沉积成熟度较高; 事件沉积可频
            繁发生, 但每次持续时间短促, 在地质历史中甚至可忽略不计, 但其沉积厚度, 速率可远
            远高于正常沉积, 其沉积物( 岩) 成熟度一般偏低, 难于用沉积分异作用原理去解释。在
            垂向上任一剖面都可由正常沉积和事件沉积的互层构成。




       86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