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石油地质基础
P. 141
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架。
另外, 一些藻类, 如蓝藻和红藻, 其粘液可以粘结其他碳酸盐组分, 如灰泥、 颗粒、 生
物碎屑等, 从而形成粘结格架, 如各种叠层石以及其他粘结格架。
骨骼格架及粘结格架都是生物格架, 它们是礁碳酸盐岩必不可少的组分
3. 碳酸盐岩的构造
碳酸盐岩具有丰富多彩的构造特征。按成因可划分为: 水流成因构造、 重力成因构
造、 生物成因构造、 溶解 - 渗滤成因构造, 此外还有叠加成因的构造。在这里, 只讲述一些
碳酸盐岩中特有的构造类型。
( 1 )叠层石
叠层石构造也称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 简称叠层石。
叠层石由两种基本层组成: 富藻纹层, 又称暗层, 藻类组分含量多, 有机质高, 碳酸盐
沉积物少, 故色暗; 富碳酸盐纹层, 又称亮层, 藻类组分含量少, 有机质少, 故色浅。这两
种基本层交互出现, 即成叠层石构造。
叠层石中的藻组分主要是丝状或球状的蓝绿藻。根据现代碳酸盐沉积物中蓝绿藻
席的观察研究得知这种藻席主要生活在潮间浅水地带, 营光合作用而生长, 分泌大量的
粘液。这种粘液可以捕集碳酸盐颗粒和泥, 就像捕蝇纸捕粘苍蝇一样。一般说来, 在风
暴期或高潮期, 被风暴水流或潮汐水流带来的碳酸盐颗粒和泥, 将大量地被这种富含粘
液的藻席捕获, 从而形成富碳酸盐的纹层。相反, 在非风暴期, 则主要形成富藻的纹层。
另外也有观察表明, 在白天, 藻类光合作用兴旺, 主要形成富藻纹层; 在夜间, 则主要形成
贫藻的纹层。
叠层石的形态十分多样( 图 5.17 )。但基本形态只有两种, 即层状的( 包括波状的等)
和柱状的( 包括锥状的等)。其他形态都是这两种基本形态的过渡或组合。一般说来, 层
状形态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弱, 多属潮间带上部的产物; 柱状形态叠层石生
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强, 多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的产物。
( 2 )鸟眼构造
在泥晶或粉晶的石灰岩中, 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的、 多呈定向排列的、 多为方解石或
硬石膏充填的孔隙, 因其形似鸟眼, 故称鸟眼构造; 又因其形似窗格, 故也称窗格构造; 又
因这样充填或半充填的孔隙呈白色, 似雪花, 故也称雪花构造。其实, 这是一种孔隙类
型, 把它归入结构范畴较为适宜。一般认为鸟眼构造是潮上带标志。具体地说, 这种鸟
眼构造乃是一种非钙化的藻类, 经溶解、 腐烂或干涸后, 被稍后的亮晶方解石充填而成。
( 3 )示顶底构造
在正常序列的碳酸盐岩孔隙中, 如在鸟眼孔隙、 生物体腔孔隙以及其他孔隙中, 常见
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在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晶或粉晶方解石, 色较暗; 在孔隙
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 色浅且多呈白色。二者界面平直, 且同一岩层中各个孔隙的
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