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石油地质基础
P. 40
1968 年前后, 麦肯齐、 摩根、 勒皮雄( X.LePechon )、 威尔逊( J.T.Willson ) 等归纳了
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所取得的成果, 发展成为板块构造理论( latetectonics )。认为海底
p
沿着大洋中脊扩张的同时也沿着像太平洋周边那样的海沟发生俯冲消减和沿着一些大
规模的转换断层发生平行位移, 岩石圈被洋中脊、 海沟、 转换断层等不同类型的切割整个
岩石圈的大型断裂分割成不同尺度的“ 板块”, 并且这些岩石圈板块能够发生大规模的水
平位移, 在大洋中脊由海底扩张新生出岩石圈的同时, 海沟或碰撞造山带的聚敛导致部
分岩石圈消亡, 使地球表面积保持不变。由此, 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欧亚板块、 非洲板
块、 北美板块、 南美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等七大板块以及
菲律宾板块、 阿拉伯板块、 纳兹卡板块、 可可斯板块、 加勒比板块等若干小板块, 构成全球
板块构造系统( 图 1.32 )。
图 1.32 全球板块构造要素( 据 USGS ,经漆家福改编)
DB —离散边界; SB —俯冲边界; PCM —被动大陆边缘;
TF —转换断层; CB —碰撞边界; ACM —主动大陆边缘
2. 板块运动
现代板块构造的边界主要是由现代地震活动刻画出来的( 图 1.33 )。岩石圈板块边
界类型主要包括离散边界、 聚敛边界和转换边界三种端元类型( 图 1.34 )。
① 离散边界: 板块背向运动。岩石圈板块在板块之下的“ 热点” 作用下发生裂解, 并
发生离散运动, 形成了板块的离散边界( 图 1.34a )。统一的板块在地幔热驱动下分裂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板块, 可以通俗地描述为 “ 一分为二或化整为零” 的板块运动过程。
② 聚敛边界: 板块相向运动。板块聚敛运动包括密度较大的大洋板块俯冲到密度较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