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石油地质基础
P. 38
地质研究需要熟记地质年代表, 并应用地质年代表中的“ 年代单位” 的名称, 建立各
种地质作用发生的地质历史。地质年代表中将地质时间单位划分为宙、 代、 纪和世等不
同尺度, 地球的地质演化历史由新至老划分为: 新生代( Cz ), 包括第四纪( Q )、 新近纪( N )
和古近纪( E ); 中生代( Mz ), 包括白垩纪( K )、 侏罗纪( J ) 和三叠纪( T ); 古生代( Pz ), 包括
二叠纪( P )、 石炭纪( C )、 泥盆纪( D )、 志留纪( S )、 奥陶纪( O ) 和寒武纪( ∈ ); 元古宙( Pt ) 和
太古宙( Ar )。由于元古宙( Pt ) 和太古宙( Ar ) 的生物相对低级和微小, 因此也统称为隐生
宙; 而古生代以来生物繁盛, 也称为显生宙。
在不同尺度地质年代单位( 国际通用) 形成的地层分别称为宇、 界、 系、 统。例如在古
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古生界, 中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中生界, 侏罗纪形成的地层称为侏
罗系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划分岩石地层单位( 地方性地层单位), 按其地层
级别分别称为群、 组、 段等。
地质年代表中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演化特征不同。隐生宙( Ar和 Pt ) 的生物仅
有极原始的菌藻类出现; 已有大量岩石记录这一时期的岩石一般是变质程度较高的变质
岩。古生代( Pz ) 以第一个广泛分布的小壳动物群( smallshell-bearin g fauna ) 的出现为标
志。寒武纪的起始年龄为约543Ma , 是显生宙的开始。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的时代, 也是孢子植物的时代。中生代( Mz ) 是恐龙等大型生物鼎盛的时代, 也
是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 Cz ) 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沉积物固结较
差, 一般不会出现区域变质现象。新近纪还是离现代最近的地球构造巨大变革期, 如阿
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等, 是现代地球表面形成的主要时期。
三、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 大陆漂移”、“ 海底扩张” 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门“ 新全球构造学说”。它的关键点是认为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包括七大板块及一些小
板块, 这些岩石圈板块受地幔对流的驱动而发生大规模的相对水平运动, 形成全球板块
构造系统。
1. 全球板块构造系统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Alfred We g ener , 1915 ) 提出大陆漂移假设, 认为约 2 亿年前地球
存在着一个超级大陆, 称为泛大陆( an g aea )。从侏罗纪开始, 泛大陆分裂成多个大陆块
p
体, 并各自漂移至现今的位置。这一设想得到地质构造带、 古生物、 冰川分布等资料的支
持( 图 1.30 )。
H.H.Hess ( 1962 ) 和 R.Dietz ( 1961 ) 发现大洋底的磁异常呈条带状分布, 并提出海
底扩张观点来解释这一现象( 图 1.31 )。认为大陆裂开形成大洋, 并且在洋中脊处不断有
地幔炽热的岩浆涌出, 这些岩浆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岩石圈, 先期形成的岩石向两侧对
称地推挤, 导致大洋海底不断地扩张, 成为广泛的大洋。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