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石油地质基础
P. 166

表 6.2  网状河沉积亚相特征( 据于兴河, 2002 , 有改动)
             亚微相类型        主要岩性及粒度特征                沉积构造特征                   形态特征

                                             下部多 发 育 大 型 槽 状 交 错 层  平面上为弯曲的鞋带状, 剖面上为
                       多种粒径的砂岩, 底部可见
                河道                           理, 中上部发育小型槽状交错         窄厚的 墙 状 砂 体, 并 与 两 侧 细 粒
                       细砾岩
                                             层理及水平层理                漫滩沉积物垂直接触
                                                                    平面上呈条带状, 剖面上为楔形或
               天然堤     粉砂岩、 泥岩夹薄层细砂岩         发育小型沙纹层理和水平层理
                                                                    三角形
                       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泛滥平原                           发育水平层理                 被条带状河道砂体围限的区块
                       和泥炭层
                 网状河河道具有曲流河弯曲稳定和辫状河多河道的沉积特征, 以简单的垂向加积为
            特征。河道对两岸的侵蚀能力较弱, 河道的侧向稳定性较好。河道沉积与其他类型河流
            的河道沉积物类似, 以砂岩为主, 具槽状交错层理, 底部可出现砾岩沉积, 具良好植被的
            泛滥平原发育使河道侧向迁移受到限制, 甚至很少发生侧向迁移。因此, 在垂向层序上,
            河道沉积厚度较大, 可达数十米, 呈现出向上沉积物变细的“ 墙式砂体” 特点。
                 天然堤发育于河道两侧, 沉积物以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沉积呈过渡关系。网状河的河
            道间大量发育着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沉积( 图 6.16 ), 其特征与曲流河的河漫沉积相类似,
            系由河漫沼泽、 泥炭沼泽、 河漫湖泊组成, 又称河道间“ 湿地”。沉积物质主要为富含泥炭
            的粉砂和粘土, 广泛发育水平层理, 侧向上可相变为粗粒河道沉积, 垂向上可与因洪水漫
            溢作用形成的决口扇沉积交互成层。由于河道、 冲积岛、 泛滥平原等环境能保持长时期
            的相对稳定, 致使各种沉积相在垂向上增生, 并叠加成较厚的沉积。其中, 河道沉积在平
            面上呈鞋带状, 剖面上呈相互叠置的透镜状或“ 墙式”, 决口扇沉积为不规则的席状, 它们
            都被较厚的泛滥平原的细粒沉积物所包围( 图 6.16 , 6.17 )。
                 网状河沉积的最大特点及与其他河流类型的主要区别是泛滥平原分布极为广泛, 几
            乎占河流全部沉积面积的 60%~90% 。因此, 厚度巨大的富含泥炭的粉砂和粘土是网状
            河流占优势的沉积物。
                 网状河的沉积背景、 沉积作用和沉积特征与曲流河、 辫状河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
            别( 图 6.18 , 表 6.3 )。
















       152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