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石油地质基础
P. 158
度弯曲, 常发生河道截弯取直作用。曲流河河道坡度较缓, 流量稳定, 搬运形式以悬浮负
载和混合负载为主, 故沉积物较细, 一般为泥、 砂沉积。因河道较为固定, 其侧向迁移速
度较慢, 故泛滥平原和点砂坝较为发育, 它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现代世界上
一些著名大河的中下游, 如密西西比河和长江, 都具有曲流河的特征。
图6.8 平直河( a )、 曲流河( b )、 辫状河( c ) 和网状河( d ) 现代沉积
3. 辫状河
辫状河为多河道, 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 图 6.8c )。河道宽而浅, 弯曲度小, 其
宽 / 深比值 >40 , 弯度指数 <1.5 , 河道砂坝( 心滩) 发育。河流坡降大, 河道不固定, 迁移
迅速, 故又称“ 游荡性河”。由于河流经常改道, 河道砂坝位置不固定, 故天然堤和河漫滩
不发育。由于坡降大, 沉积物搬运量大, 并以底负载搬运形式为主。这种河流多发育在
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
4. 网状河
网状河具弯曲的多河道特征, 河道窄而深, 顺流向下呈网结状( 图 6.8d )。河道沉积
物搬运方式以悬浮负载为主, 沉积厚度与河道宽度成比例变化。河道间被半永久性的冲
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所分开。冲积岛和泛滥平原或湿地主要由细粒物质和泥炭组成,
其位置和大小较稳定, 与狭窄的河道相比, 它们占据了约 60%~90% 的地区。网状河多
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
( 三)河流相沉积模式
1. 曲流河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艾伦( Allen , 1964 ) 根据现代河流发育的地貌特征, 提出了曲流河沉积环境立体模型,
并根据微地貌划分出各类次级环境( 图 6.9 )。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