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石油地质基础
P. 150

图 6.1  沃尔索相律示意图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 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 从大量的研
            究实例中, 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 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空间
            组合形式, 称为“ 相模式”。相模式和相标志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两个重要手段

            和钥匙。
                 沉积模式或相模式就是根据现代沉积环境及古代沉积相研究, 对于古代沉积作用机
            理所作出的一种成因解释模型。沃克( Walker , 1976 ) 认为, 沉积模式就是“ 删去其地方性
            的细节, 而保留其纯粹本质的东西”。所以, 沉积模式就是对沉积环境及其沉积产物、 沉
            积过程的高度概括, 它应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二、沉积相分类

                1. 分类现状和原则
                 沉积相的划分应该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或地貌特征及沉积物综合特征, 并且要遵循简
            单易行、 便于记忆和理解的原则。目前, 尽管不同学者对沉积相划分还存在着分歧意见,
            但人们总是先将沉积相划分成三个组, 即陆相组、 海相组和海陆过渡相组。然后依据陆
            相、 海相和海陆交互相中的次级环境及沉积物特征, 确定沉积相类型, 如河流相、 三角洲
            相、 滨海相。进而, 还可根据各相类型中亚环境、 微环境及相应沉积物特征确定出对应的
            沉积亚相和微相, 如三角洲前缘亚相、 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微相等。
                2. 分类方案
                 本书依据前述沉积相划分原则, 首先将沉积相划分成陆相组、 海相组和海陆过渡相
            组( 表 6.1 ), 然后再作相关沉积相的划分。
                 对沉积相的划分, 目前各家尚无统一的观点。有人将泻湖、 障壁岛、 潮坪相作为有障
            壁的海岸相归于海相组, 也有人将滨岸相和泻湖、 障壁岛、 潮坪相一起归于海陆过渡相
            组, 我们考虑到这些环境的水动力状况及沉积特征上的差异, 将滨岸相归于海相组, 把泻

       136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