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石油地质基础
P. 74

苦橄岩: 暗绿色、 灰绿色, 成分跟橄榄岩类似。多为隐晶质结构、 微晶结构或嵌晶结
            构。由于橄榄石极不稳定, 容易发生蚀变, 目前苦橄岩发现的并不多。
                 还有一类超基性喷出岩叫科马提岩( Komatite )。 1969 年首次发现于南非巴伯顿山
            地的科马提( Komati ) 河流域, 故名。岩石主要由橄榄石、 辉石的斑晶( 或骸晶) 和少量铬
            尖晶石及玻璃基质组成, 具枕状构造和典型的鬣刺( 鱼骨状或羽状) 结构( 图 3.19 ), 其特
            点是橄榄石呈细长的锯齿状斑晶, 是淬火结晶的产物。我国泰安新泰羊流镇雁翎关科马
            提岩是具有典型鬣刺结构的太古宙科马提岩, 厚约 400m , 距今约 2.8~2.9Ga 。与科马
            提岩有关的矿产有铜、 锑、 镍, 其中镍矿储量尤为丰富。















                                     图 3.19  科马提岩( 南非巴伯顿地区)
                 ( 二)基性岩类
                 深成侵入岩、 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典型代表分别为辉长岩、 辉绿岩和玄武岩。
                 ① 辉长岩: 灰色至灰黑色,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和辉石, 还可有橄榄石、 角闪石等
            其他深色矿物。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略近于相等, 正常比例略为 58∶42 , 色率一般为

            35%~65% 。块状构造, 全晶质中—粗粒等粒结构。具典型的辉长结构。肉眼观察时,
            深色矿物含量超过斜长石的, 即可确定为辉长岩。岩体多以岩盆、 岩墙、 岩床产出。
                 ② 辉绿岩: 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颜色为暗绿、 暗灰—灰黑色, 显晶质,
            细粒—中粒, 常具辉绿结构。辉绿岩常呈岩床、 岩墙、 岩脉和岩席产出, 也呈岩颈或岩株

            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辉绿岩的上述产状是区别辉长岩和玄武岩的主要标志。
                 ③ 玄武岩: 黑色至深灰色隐晶质的喷出岩, 成分与辉长岩相当。细粒至隐晶结构或
            斑状结构, 斑晶主要为针状基性斜长石, 其次有橄榄石( 多变为伊丁石), 常见气孔、 杏仁

            构造及块状构造, 常发育柱状节理。
                 ( 三)中性岩类
                 深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典型代表分别为闪长岩和安山岩。
                 ① 闪 长 岩: 颜 色 多 为 灰 色、 灰 白 色, 块 状 构 造, 全 晶 质 中 粒 或 粗 粒 等 粒 结 构
            ( 图 3.20a )。其主要成分为中性斜长石( 70% 左右) 和普通角闪石( 30% 左右), 其次可
            以含一些辉石、 黑云母及钾长石、 石英等。岩石常遭受次生变化, 斜长石可变为绿帘石,
            角闪石则变为绿泥石。
                 ② 安山岩: 颜色从白色至黑色都有, 一般多呈褐色或紫红色, 成分与闪长岩相当, 一



       60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