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石油地质基础
P. 63
侵入的深度将侵入作用分为浅成侵入作用和深成侵入作用。
浅成侵入作用发生在地壳浅部( 3~6km 以上), 岩层承受的静压力较小、 脆性大, 在
断裂发育的薄弱部位发育, 以机械力挤入围岩为主。形成的岩体为浅成侵入岩。
深成侵入作用发生在地壳较深处( 3~6km 以下), 以热力熔化围岩为主。形成的岩
体为深成侵入岩。
根据侵入体与围岩产状的关系分为整合侵入体和不整合侵入体。前者指侵入体与
围岩产状一致, 后者指侵入体与围岩产状不一致。
1. 不整合侵入体
不整合侵入体包括岩基、 岩株、 岩墙和岩脉( 图 3.6 )。
图 3.6 侵入岩体的产状
2
① 岩基: 面积 >100km , 平面上多呈长圆形或条带状。如我国海南岛的琼中岩基,
出露面积达 5000km 。
2
② 岩株: 面积 <100km , 近圆形或不规则状。如北京周口店花岗闪长岩岩体, 面积
2
2
为 56km 。
③ 岩墙: 岩墙是一种产状陡立且厚度稳定的板状侵入体, 厚几至几十米, 延伸几百至
几千米, 多为基性侵入岩。如秦皇岛地区沙锅店花岗斑岩岩墙, 南口居庸关线状岩墙群。
④ 岩脉: 厚度不大且不稳定的小型侵入体, 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
2. 整合侵入体
整合侵入体包括岩床、 岩盘、 岩盆和岩鞍( 图 3.6 )。
① 岩床: 岩床又称岩席, 是由岩浆沿层面流动铺开或岩浆沿着层面流动侵入, 形成与
地层相整合的极状岩体。岩床厚度一般较小、 均匀, 而面积较大。
② 岩盘( 岩盖): 顺层侵入, 底平顶凸, 穹隆状。
③ 岩盆: 中央微向下凹的大型整合侵入体, 多为铁镁质岩体。
④ 岩鞍: 侵入于褶皱转折端虚脱空间内的侵入体, 呈上凸或下凹的鞍状或新月形。
上述各种侵入体中岩基和岩株一般为深成侵入体, 而其他为浅成侵入体。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