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石油地质基础
P. 17

续表

                        与太阳平均距离                               质量         体积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密度 /( g · cm -3 )
                          / 天文单位                          ( 地球质量 =1 )( 地球体积 =1 )
                地球          1.00      365.25d   23h56min     1.00       1.00        5.5
                火星          1.52      1.88a     24h37min     0.11       0.15        3.9

                木星          5.20      11.86a    9h50min       318       1316        1.3
                土星          9.57      29.5a     10h14min      94         745        0.7

                天王星        19.28       84a      16h48min      15        65.2        1.3
                海王星        30.13      164.8a    16h06min      17        57.1        1.7

                                     8
               注: 1 天文单位 =1.496×10 km ;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均为恒星单位。
                 在八大行星中, 一般分为类地行星、 类木行星、 矮化行星( 图 1.3 )。
                 类地行星的共同特点: 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 有固态表面, 半径和质量都较小; 但

            密度较高, 自转较慢, 磁场比较弱, 有少量卫星或没有卫星。
                 地球有一颗卫星即月球, 火星有两颗卫星即火卫一和火卫二, 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
                 类木行星的共同特点: 主要由氢、 氦、 冰、 甲烷、 氨等构成, 石质和铁质只占极小的比
            例, 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 但密度较低, 没有固体的地壳。因此自转速度大, 大气层
            都形成气流带及强烈的气候现象, 如木星持续最少 300 多年的大红斑台风; 具有强大的
            磁场和类似土星环的环状结构; 都有为数不少的卫星, 到目前为止, 天文学家发现木星有
            16 个卫星, 土星 18 个, 天王星 15 个和海王星 8 个, 比地球( 1 个) 和火星( 2 个) 的卫星要
            多很多。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2006 年 8 月 24 日通过的新定义,“ 行星” 指的是围绕太
            阳运转, 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 并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的天
            体。同样具有足够质量, 呈圆球形, 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 矮化
            行星”。按照这一定义, 太阳系只有八大行星, 冥王星属于矮化行星( dwarf p lanet )。
                 太阳系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作高速旋转。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
            个共同的平面称为黄道面。行星运动有两种主要形式: 自转和绕太阳公转。
                 行星绕恒星运转称为公转, 绕自身轴旋转称为自转。地球在公转的同时不停地自

            转, 从而形成了我们感觉到的日起日落和四季变化。
                 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块闯入地球大气层而燃烧发光, 成为夜空中见到的流星( me-
            teor )。
                 质量较大的流行体穿过大气层后仍然没有全部烧毁而落到地球表面成为陨石, 按其
            化学成分包括石陨石、 铁陨石和石铁陨石、 冰陨石和玻璃陨石等( 图 1.4a )。





                                                                                              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